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什么意思?是誰說的?出自哪里?
從小學、初中、高中、大學等,我們會閱讀很多的著名的文學作品以及古詩詞,閱讀名著和古詩詞的好處可以學到更多的知識,文學名著的知識涵蓋面是非常廣的。那么今天我們了解下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什么意思?是誰說的?出自哪里?
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什么意思
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的意思是: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而知識是無窮的。
這句話是莊子說的,出自《莊子·內篇·養生主第三》。原文“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!已而為知者,殆而已矣!為善無近名,為惡無近刑,緣督以為經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,可以盡年。”
解釋:
人生是有限的,但知識是無限的(沒有邊界的),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,是必然失敗的。莊子主張的是“至知/無知”,即知識不能簡單地說“越多越好”或“越少越好”,而是要區別清楚。順道知識越多越好,悖道知識越少越好。所以,求知既是知識增加的過程,也是鑒別所得知識是否合道,并剔除悖道知識的過程。這里的“道”,可以理解成真理。
已而為知者。為知:自以為有知。這里不能理解成學習知識,這與莊子上下文不連貫,莊子中從沒提過有某某人追求無限的知識的事情。逍遙游齊物論一直在討論小知、大知的問題。為知理解為“自以為有知”就可以前后呼應,互相印證。即生命是有限的,知識是無限的,用有限的生命掌握無限的知識,是不可能成功的,人不可能掌握無限的知識卻自以為是大知者,自以為無所不知,就真的危險了。
莊子的名言
1、水止以靜,而后存之。一生一。二靜至靜,天道無常。至今為。
2、知其愚者,非大愚也;知其惑者,非大惑也。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
3、夫道不欲雜,雜則多,多則擾,擾則憂,憂而不救。
4、鳳兮鳳兮,何德之衰也。來世不可待,往世不可追也。天下有道,圣人成焉;天下無道,圣人生焉。
5、圣人精于順應自然之道而拙于人為之道。
6、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逍遙于天地之間,而心意自得。
7、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,拘于虛也;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,篤于時也;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
8、不能容人者無親,無親者盡人。
9、無為而治,順其自然,不違背自然規律,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。
10、君子之交淡如水,小人之交甘若醴。